潔凈廠房電纜橋架選用原則
2025/10/29
以下是具體選用原則:
01 根據環境條件選用
環境是影響橋架結構形式的關鍵因素,需優先考慮腐蝕性、粉塵、濕度、溫度等特性:
腐蝕性環境(如化工車間、沿海地區):需選用封閉性強的結構,減少腐蝕性介質(如酸堿霧、鹽霧)對電纜的侵蝕。優先選擇槽式橋架(帶蓋),其全封閉結構可有效隔絕腐蝕源;若環境腐蝕極強,可搭配防腐涂層(如鍍鋅、噴涂環氧)或非金屬材質(如玻璃鋼橋架)。多粉塵 / 潮濕環境(如水泥廠、食品加工車間):需避免粉塵堆積或水汽直接侵入電纜,優先選用槽式橋架(帶蓋) 或托盤式橋架(帶蓋)。兩者均為半封閉 / 全封閉結構,可減少粉塵附著和水汽滲透;若粉塵顆粒較大(如木屑、礦渣),托盤式的鏤空底板(有一定間隙)更易清理,優于完全封閉的槽式。
干燥清潔環境(如辦公樓、配電室):對防護要求較低,可選用開放性或半開放性結構,以降低成本并利于散熱。例如梯式橋架(開放性,僅兩側有擋板、中間為梯架)或托盤式橋架(半封閉,底板為帶孔平板),適合電纜自然散熱。
戶外環境(如室外電纜溝、露天敷設):需防日曬、雨淋、冰雪,優先選用槽式橋架(帶蓋) 或托盤式橋架(帶蓋),且蓋板需具備防水設計(如搭接式密封);若跨度較大(如跨路敷設),梯式橋架(承重性強)可搭配防雨罩使用。
02 根據電纜特性選用
電纜的類型、數量、規格(外徑、重量)直接影響橋架的結構強度和敷設便利性:
電纜類型:動力電纜(載流量大、發熱明顯):優先選用開放性結構(如梯式、托盤式),利于散熱;若需防機械損傷,可選用帶蓋的托盤式。
控制電纜 / 通信電纜(易受干擾、需防磨損):需封閉性結構減少電磁干擾和機械碰撞,優先選用槽式橋架(全封閉可屏蔽干擾);若數量較少,托盤式(半封閉)也可滿足。
高壓電纜(如 10kV 及以上):因外徑大、重量大,需橋架具備高強度,優先選用梯式橋架(承重能力強,梯架結構分散重量)或加強型托盤式橋架。
電纜數量與規格:
若電纜數量多、排列密集(如大型配電室出線),需選用大容量結構:
槽式或托盤式橋架(封閉 / 半封閉,可分層敷設,節省空間);
若電纜外徑差異大(如同時敷設動力電纜和細徑控制電纜),組合式橋架(可靈活拼接不同規格單元)更便于分類敷設。
03 根據安裝條件選用
安裝方式(懸吊、壁掛、地面、豎井等)和空間限制(跨度、高度)決定橋架的結構適應性:
大跨度安裝(如跨廠房、跨道路,跨度>6m):需選用承重性強的結構,避免橋架變形。優先選用梯式橋架(梯架為鋼結構,抗彎強度高)或加強型托盤式橋架(加厚底板和側板),兩者均適合大跨度懸吊或支撐安裝。狹小空間(如豎井、設備夾層):需緊湊結構,優先選用槽式橋架(封閉且截面小)或組合式橋架(可按需拼接成窄幅單元),便于在有限空間內敷設。
垂直敷設(如豎井內):需防止電纜滑落,優先選用槽式橋架(全封閉可配合固定支架)或帶擋板的托盤式橋架,避免電纜因自重下墜。
04 根據防護與安全要求選用
需滿足防機械損傷、防電磁干擾、防火等特定防護需求:
防機械損傷(如車間通道、人員活動區):電纜易受碰撞、碾壓或異物墜落,需全封閉結構,優先選用槽式橋架(帶蓋),其蓋板和側板可形成保護殼,抵御外部沖擊;若為重型機械區域(如機床車間),需選用加厚型槽式或金屬材質(如鋼制)。防電磁干擾(如通信機房、精密儀器區):需屏蔽電磁信號(如動力電纜對控制電纜的干擾),優先選用金屬槽式橋架(全封閉,通過接地可形成屏蔽層);若干擾極強,可選用帶隔板的槽式橋架(將動力電纜與控制電纜分隔)。
防火要求(如高層建筑、消防配電回路):需選用防火型結構,優先選用槽式橋架(內襯防火板) 或防火涂料處理的托盤式橋架,其封閉結構可延緩火焰蔓延,配合防火封堵(如防火棉)滿足消防規范。
05 根據維護與經濟性選用
維護便利性:
若電纜需頻繁檢修(如定期檢測、更換),優先選用開放性或半開放性結構,避免拆卸蓋板的麻煩。例如:梯式橋架(完全開放,可直接接觸電纜);
托盤式橋架(半開放,底板帶孔,便于觀察和操作)。若電纜無需頻繁維護(如固定敷設的動力電纜),可選用槽式橋架(封閉性好,減少外界干擾)。
經濟性:
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優先選擇成本更低的結構。
梯式橋架(材料用量少,成本最低)適合干燥、無腐蝕、少干擾的場景;
托盤式橋架(成本中等)適合半封閉需求;
槽式橋架(成本較高)僅在需全封閉防護時選用。
06 符合規范與行業標準
需遵循國家 / 行業規范(如《電纜橋架工程設計規范》CECS 31:2006、《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4),例如:
化工、爆炸危險環境(如加油站)需選用防爆型橋架(如槽式 + 密封結構);建筑電氣中,消防電纜橋架需單獨敷設,且結構形式需滿足防火等級要求。
07 總結
電纜橋架結構形式的選用邏輯可簡化為:先看環境(防腐蝕 / 防塵 / 戶外)→ 再看電纜(類型 / 數量 / 散熱)→ 結合安裝(跨度 / 空間)→ 兼顧維護與成本。核心是讓橋架既能保護電纜安全運行,又能適應實際工況,避免 “過度防護” 或 “防護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