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新聞資訊
空調產生冷凝水的原因與預防處理
2025/6/25
冷凝水,源自空調室內機制冷過程中,當其換熱器表面溫度低于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時,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此遇冷凝結,形成液態水。這些冷凝水隨后從蒸發器下方的集水盤流出,并經由冷凝管順利排出。
理論原因:
空調主機的表冷器在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吸收熱量的過程中,其壁面溫度低于室外空氣的露點溫度。此時,室外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便會在表冷器壁面上凝結成露珠,待露珠積聚至一定規模后,便會滑落至表冷器下方的冷凝水盤,最終形成冷凝水。
實際原因:
新排風系統設計不合理:空調區域內新排風系統的設置不當,可能導致產生過大負壓,使得未經處理的室外空氣無序進入室內,增加了空氣濕度及露點溫度。當風口表面溫度低于這些滲入室內的空氣露點溫度時,便會引發風口結露現象。保溫材料不合格:空調工程中,保溫材料的選擇與施工至關重要。若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超標、厚度不足、脫落,或其性能與設計要求不符,均可能導致熱量損失增加、空調效果下降,以及嚴重的結露問題。大溫差送風:為降低成本,部分空調系統采用低溫送風技術,減少送風量和風機功率。然而,過低的送風溫度易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送風口附近迅速凝結,形成冷凝水。相對濕度偏高:不良的氣流組織或過度加濕,可能導致空調風口區域空氣相對濕度增大,露點溫度上升,從而易于產生冷凝水。空調末端換熱過程:空調末端在對室內空氣進行冷卻除濕時,其壁面溫度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此凝結成露珠。當露珠積累到一定程度,會滑落至末端下方的冷凝水盤,形成冷凝水。二、預防冷凝水生成的策略基于對空調系統結露原因的深入理解,針對各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幾種有效預防措施:
優化新排風系統設計:通過調整新排風比例,保持室內微正壓,防止熱濕空氣滲透導致結露。同時,確保空調運行期間門窗封閉,以阻擋外部濕熱空氣進入。利用空調自身的除濕能力,隨著運行時間推移,室內濕度將逐步降低,從而減少冷凝水的產生。精選并精確計算保溫材料:嚴格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保溫材料,確保其容重、厚度、傳熱系數等參數達標。依據防結露原則精確計算保溫層厚度,確保管道及設備表面溫度高于保溫層外空氣露點溫度,最大限度避免結露。減小送風溫差:通過增大送風量、提高送風溫度或增加送風速度,實現送風溫度與設計要求相符,防止因低溫送風引發結露。通常可通過調節冷凍水流量、提升送風溫度等方式解決。調控室內相對濕度:將室內相對濕度維持在最佳范圍(約49%—51%)。可借助除濕器進行除濕,或在滿足室內衛生條件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新回風比例,減少新風量,增加除濕量,確保送風狀態點達到除濕需求。采用導熱系數低的風口材料:選擇導熱系數低的材料制造風口,如木質風口,有助于減少出口冷凝現象。當室內濕度過大時,可適當提高空氣溫度。調整風口結構或增加輔助設施:對于百葉風口,可調整葉片角度以增大出口湍流;或在現有中央空調出口邊緣增設薄PE保溫板,或增大出風量,以減少結露風險。三、空調冷凝水排放系統設計針對酒店等大型綜合性建筑的中央空調工程,冷凝水排放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
獨立排放系統:設立專門的冷凝水排放管路系統,直接排入指定排水溝。此方式利于冷凝水排放,但需確保安裝現場空間充足且位置適宜,建議條件允許時優先采用。樓層匯集排放:各樓層分別設置冷凝水排放管路,匯總后接入大樓某層的污水排水主管。為防止水平主管結露,需在其外側加裝適當厚度的保溫層。就近接入排水管:在各空調末端就近接入臨近的排水管。此法簡便快捷,但需關注冷凝水排放可能導致的排水管外壁結露問題。排水管在完成樓層安裝后,應進行灌水試驗,以檢驗排水坡度是否足夠、排水是否暢通,發現問題應及時整改。




